1、摇蚊 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的通称。
2、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
3、世界已知5000余种。
【资料图】
4、为一类十分常见,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
5、微小至中型。
6、体形大体与蚊虫(蚊科)相似,多纤长脆弱,但大形的种类与蚊虫相似,则较为粗壮。
7、体色多样,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不等,可有鲜明的色斑。
8、体不具鳞片。
9、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
10、无单眼。
11、触角柄节退化几不可见;梗节发达,球状;鞭节丝状。
12、口器退化。
13、卵球形或长椭圆形,白、黄、褐色或红色,产下时常数十粒至数百粒包埋于胶质中,形成胶质长带,或成块状。
14、幼虫淡色,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而身体呈血红色。
15、身体细长,各体节粗细相近。
16、摇蚊成虫几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
17、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
18、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雄成虫成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虫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数秒钟内完成。
19、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
20、卵期由数日至数周不等,但多数种类卵期很短。
21、幼虫期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为4~5月。
22、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
23、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 ,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4、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5、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6、摇蚊幼虫又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与养渔业的关系密切。
27、另一方面,少数植食性种类的幼虫可以对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侵害。
28、 。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下一篇:最后一页
自1972年成立以来,BMW的M部门推出了一些精美的汽车,并为该品牌取得了
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请将“探照灯好书”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期好书推
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股票市场一直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翟巍巍 马亮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
锰硅周二,锰硅主力(SM310)维持小幅震荡,日内收涨0 59%,收盘报6820
X 关闭
X 关闭